湖北竹溪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蔚蓝天空
“这段时间,李鑫月的状态很好!回答问题积极,作业书写工整。”“感谢老师的教诲,感谢童伴妈妈的照顾。那我就放心了!”5月11日,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新洲镇孟家渠村村民黄丽丽给女儿李鑫月的班主任明老师打电话,了解女儿近期的学习情况。
现年11岁的李鑫月,爸爸妈妈在江苏务工,姐弟俩由爷爷奶奶抚养。一直以来,爸爸妈妈只有在春节假期才能回家,团圆一下。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李鑫月平时自以“父母不要我了”,而气馁,胆小且内向。
自村级“童伴妈妈”经常上门,节假日邀请她参加童伴之家活动以来,李鑫月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主动承担家务,帮爷爷奶奶洗衣做饭、打猪草、喂鸡鸭。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母亲节那天,童伴妈妈通过视频呈现“十月怀胎”及“一朝分娩”的不易,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和动手劳动,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母亲的辛苦;通过“爱心寄语”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用真诚的话语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浓浓的爱意。5月8日,孟家渠村童伴之家开展“情满母亲节 童心感母恩”系列活动,让李鑫月触动很大,她说:“童伴妈妈带着我们一起感受母亲的辛苦和不易,我为自己跟妈妈顶嘴感到难过。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妈妈放心。”
圆满温馨的家庭是一家人的安心所在,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造就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对于该县许多留守儿童来说,与父母温暖相拥却是她们最大的期待。
为呵护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快乐童年”和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竹溪县抢抓“童伴妈妈”重点项目实施的机遇,把“童伴妈妈”作为打造基层服务儿童阵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先后筹集近1000万元资金,实施10个“童伴妈妈”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童伴之家”硬件建设。
在项目实施中,竹溪县按照“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建立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让留守儿童亲情不缺位、不缺失、不缺爱、不孤单,快乐成长,让父母安心在外务工。
竹溪县与村级安幼养老服务中心、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典100”悦读社建设有机结合,从200多个人口较多、留守儿童较多、居住比较集中的村中选定城关镇新民村、蒋家堰镇关垭村和小坝子村、中峰镇小南沟村和青草坪村等10个“童伴妈妈”项目实施村,按照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有成效的“六有”标准打造高标准的“童伴之家”;10个项目村各遴选出一名较为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有爱心、能奉献的女士为“童伴妈妈”,定期开展家访与陪伴,确保留守儿童有“亲人”关爱,任何时候不孤独;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童伴妈妈”动起来,留守儿童乐起来。
“周末去哪儿玩?如何引导孩子们快乐健康地玩?”成了家长和童伴妈妈的难题。近年来,中峰镇小南沟村童伴之家通过举行游戏、比赛、朗诵、唱歌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周末课余时间走进自然,触入社会,体验生活,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品格,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丰富知识。
“我和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留守孩子,每到周末我都要关注村上微信群,当看到孩子们有地方玩乐,作业有人检查,我就放心了。真诚感谢童伴妈妈项目支持,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好政策……”小南沟村外出务工人员冯艳女士如是说。
“每到周末我都放弃了休息和家中一切活路,全身心地陪伴孩子们玩耍,让留守儿童找回他们的应有的快乐童年,让更多家长安心在外地务工挣钱。”小南沟村童伴妈妈敖金菊说,“每月开展一次家访,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步建立健全各项档案资料,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本职工作。”
近年来,竹溪县根据童伴妈妈项目实施的情况,还不断地探索实行分区布局,分类管理的办法,更好地发挥“童伴妈妈”的作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蔚蓝天空。将“童伴之家”分成学习辅导区、经典悦读区、亲情沟通区、游戏娱乐区、心理矫治区等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辅导、管理办法,以更好地满足童伴活动需求。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服务对象的孩子,配备电脑、电视、图书、乐器、手工制品、益智类玩具等物品设备,让他们都能感受“家”的温暖。(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郭军)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