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内生动力” 小山村“换了人间”
6月5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鱼鳞村,一幢幢小洋房掩映山间,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盏盏路灯整齐排列,一行行果树郁郁葱葱……从2015年到现在,国机集团的七年帮扶,鱼鳞村仿佛“换了人间”,道路通畅了,产业兴旺了,村民富裕了。
然而,几年前的鱼鳞村基础设施滞后。“山高摔死鸡,水急不养鱼,有马不能骑,有病不能医”是曾经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七年来,这个小山村在国机集团的帮扶下,是如何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又是如何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没有硬化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党支部副书记惠俊仁记忆十分深刻,以前,从村里到沙河镇赶场,基本上是“两头不见天”,有时候出门晚了还要带上一个手电筒,以免天黑时,回家摸黑路。因此,村里一直流传着“过24次河,脱24次鞋”这句俗语,形容当地落后的交通现状。
不仅出行难,生产更是难。“卖一头猪要请三四个人来帮忙,仅是卖猪成本都要200元。”村民郭金明难以忘记曾经卖猪的艰难日子,他家到主要道路不到一公里,然而卖猪却要花费两三个小时;不仅如此,家里的特产也卖不出去,外面的化肥等农资运不回来。
驻村第一书记毛文鑫介绍,脱贫攻坚期间,国机集团及所属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00余万元,修建硬化通村、通组道路20余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3盏,修建了村民广场、安全饮水等工程。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投入帮扶资金130万元,修建了过河桥梁,解决了当地400余名群众的出行困难。
“现在出行快捷、方便,早上到镇上赶个集,或是办个事情,中午回家还能吃上午饭呢。”惠俊仁高兴地说,鱼鳞村的变化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国机集团还着力产业发展,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沿着蜿蜒的村道公路,汽车一路盘山而上,约10分钟,便到了李子产业园。站在山梁上,放眼望去,一棵棵李子树整齐划一,翠绿的枝叶在阳光下迎风招摇。树列间,村民们正忙着锄草、修枝。“这里共有200亩凤凰李,即将进入盛产期。”毛文鑫说,这是村集体资产,目前已经分红过一次,是村民们的“摇钱树”。
“村里以前没产业,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家里不仅脱了贫,日子还越过越好呢。”鱼鳞村村民方荣一边忙着修剪李子树枝条,一边说,他家曾因病致贫,加上三个孩子,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后来,在国机集团的帮扶下,他不仅享受了国家的扶贫政策,还在产业园里务工挣钱,加上村集体资产分红,一年收入4万元左右,生活可谓是“提了档、升了级”。
记者了解到,在国机集团的帮扶下,鱼鳞村还依托优质、丰富的冷水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打造“朝天贡鱼”品牌,延伸冷水鱼产业链,让村民们在靠水吃“鱼”中增收致富。目前,该养殖基地投入70余万元,养殖冷水鱼7000余尾,产值30万元,带动6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步,鱼鳞村将紧紧依托国机集团帮扶,全面盘点、清查村集体资产,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促进生态绿色农业循环发展,努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后的致富路将越来越宽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冷水鱼养殖基地负责人张泽均看到肥硕的鱼儿在塘里跃动翻腾,满脸笑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记者 戚原 通讯员刘旭)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