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讯:农作物秸秆成云南弥勒农民发展绿色产业“香饽饽”
(相关资料图)
“我这些玉米秸秆都被朋普养牛协会的老会长纳保华全部预订了,每公斤0.3元,我的3亩鲜食米平均价格每公斤在3.6元左右,两项收入加起来总共有1.5万元左右。”正在田间采收玉米秸秆的云南省弥勒市朋普镇新车村点子村小组的种植户宋国猛说。
时下,正是弥勒万亩鲜食玉米上市的时节,在弥勒农村,处处可见农民们用农用车、电动车把玉米梢拉到各个养殖场、加工场出售,变废为宝增加收入让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我这10亩韭黄,把小麦秸秆与其他农家肥混合使用替代化肥,不仅肥效长,防止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降低了改良土壤的成本,提高韭黄的产量质量,使韭黄农产品卖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超市。”新哨镇里方社区小窝旧村的种植户李平安说。
随着弥勒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果蔬产业的迅猛壮大,弥勒市农民对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回收利用有了新的认识,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逐步走上正轨,出现了把农作物秸秆加工后作为饲料、把秸秆与畜禽粪便发酵加工后作为有机肥的专业从业人员。弥勒市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的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每年对秸秆处理农机购置补助100套,发展养殖和还田还土,促成了全市绿色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以前,这些玉米秸秆我放一把火一烧了之。现在我把堆放在田地里的玉米秸秆、甘蔗梢叶收拾离田,交售到就近的加工场所变成钱。”朋普镇黑果坝村的村民薛应生说。
入秋前后,在弥勒市的乡村,处处都可以见到村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正为各种农作物追施肥料,为果树灌水施肥,对韭黄进行覆盖管理。村民还把玉米秸秆、甘蔗梢等与畜禽粪便发酵后还田,以增加土壤的肥效和肥力。
目前,把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的个体企业几乎遍布弥勒市每个村寨,有的甚至追随时令,把加工场所搬到了田地之间。规模最大的、年加工量达到10多万吨,小的也有上百吨。加工的农作物秸秆种类,从最初的小麦、豆类、鲜食玉米,目前发展到饲料玉米、大麦、蔗梢蔗渣等秸秆和废弃物。
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一直致力于从清洁能源方面入手对降低烟叶生产成本进行积极探索,以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经过加工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供1596座烤房代替煤炭使用,采用新配方的生物质燃料每吨可降低成本130元左右,按全市生物质燃料年消耗量计算可节约成本70余万元。
“我们公司每年除了向农户收购大量的玉米秸秆外,自己也种植一些,一方面发展循环农业,进行‘玉米+山羊’绿色养殖探索,另一方面用来调控我们山羊养殖时饲料紧缺所需。”云南立新羊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启说。
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秸秆,玉米干秸秆每千克售价在0.3元上下、新鲜玉米秸秆每千克售价在0.5元左右;蔗梢每千克0.35元、甘蔗渣每千克0.25元;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后,售价达到了每千克0.9元左右;小麦和大麦秸秆加工成饲料后,售价高达每千克1.2元左右。这些加工后的秸秆产品,有的供给省内外的规模养殖企业作为饲料、有的供给食用菌栽培企业作为基料,有的供给果树、蔬菜、花卉等种植户制作有机肥,由于经济、环保,产出的农特产品绿色、生态,深受消费者喜爱,昔日被丢弃的农作物秸秆竟然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记者 郑义 通讯员 赵树龙 马丽菊)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