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资讯!金融助力“稻”路宽 禾下成就小康梦
(资料图)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在广袤的关东平原,位于吉林省桦甸市金沙镇新华村的文波水稻种植合作社的社员们正把精心育好的稻苗卸在地头,随后采用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插秧,目前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文波水稻种植合作社的水稻播种面积在2000亩以上,全部采用订单作业方式,买主早已预定。
新华村背靠南楼山,常年不息的山泉水富含砷、铁等矿物质,是水稻种植的优质水源,再加上肥沃的黑土,生产的稻米虽不如五常大米声名远扬,但也口感极佳,堪称水稻中的“无冕之王”。
金融活水浸润稻花香
2015年村委换届之际,赵文波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作为村里的水稻种植大户,他想带领村民在水稻种植上“做点文章”,组织起8户村民成立了文波水稻种植合作社,但大面积水稻种植需要配套的水稻育秧房、水稻插秧机及土地流转人工等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愁坏了合作社众人。这事正好被市里组织部下派的驻村金融副书记巩通了解到,所谓的驻村金融副书记是桦甸市委组织部与桦甸农商行开展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一部分,市委组织部遴选一批农商行的业务骨干到各村担任副书记,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及金融支持帮扶。一个真干事,一个事真干,就这样两个干事的人一拍即合,在巩通的牵线帮助下,8户合作社成员采用信用+担保的方式,从当地农商行融资贷款40余万元,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借助订单农业的优势,为新华村的水稻种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截至到2022年末,合作社成员扩充到40余户,专业化水稻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年收入在300余万元以上,也正是靠着水稻种植,他们先人一步实现了禾下小康梦,同时也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技种稻中来。
目前,桦甸农商行为进一步支持当地的水稻产业发展,在新华村成立助农服务站,打造从农资采购到育苗、插秧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创新信贷服务模式,采用线上授信模式,借助“吉信农e贷”的快捷优势,对水稻生产进行精准金融服务,力争把最普惠、最快捷的金融服务植根在当地水稻种植产业上。
金融助力水稻深加工
桦甸农商行对水稻产业的支持既有源头上的精准切入,也有对水稻收购、存储、加工、销售等深加工环节的后续延伸服务。张满仓是土生土长的桦甸人,虽身有残疾,但头脑灵活,做稻米销售深加工产业已有10余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小作坊到现在年加生产值500余万元的桦甸市满仓绿色米业有限公司,成为当地稻米加工的名人。张满仓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农商行,就没有我的今天。”2006年,初做水稻加工的张满仓由于缺少经验,忙活了一个秋天,到头来还赔了10000多块钱,这对于本就缺少资金的张满仓无异于雪上加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走进了当地的农商行打算申请30000元贷款,客户经理按照程序,经过实地走访,对他进行了贷款授信,解了张满仓的燃眉之急,就此双方结缘并不断深化互信。
经过10余年稳扎稳打的发展,如今的张满仓早已成为桦甸市水稻深加产业的翘楚,但他依然和农商行保持着良好的信用合作关系。2023年初,张满仓在农商行新推出的数字产品“吉信e消费”平台上申请了满格的30万元纯信用贷款,利用这笔资金上了一条最新的水稻深加工生产线,目前已实现水稻加工全部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其生产加工的“秋田小町”和“万家昌盛”两个品牌远销山东等地,打出了口碑,站稳了市场。
近年来,桦甸农商行根据稻米加工行业的资金需求“小、急、频”的特点,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举措,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重点对稻米小作坊企业进行场地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的金融扶持,陆续支持像老张这样的水稻深加工企业已超过10家,预授信金额超过千万元,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水稻加工销售产业。
白山黑水飘稻香,金融服务有农商。谈及今后发展愿景,桦甸农商行董事长赵晓亮表示,桦甸农商行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靶定“三农” 服务不动摇,助力“小微”成长不松劲,聚焦水稻产业未来,扎实做好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后盾,与农共成长,守稳“米袋子”,携手广大群众一起实现禾下小康梦、幸福梦。(记者 王天武 通讯员 王新江)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