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在路上 || 靖江造船,为何能领跑全国
靖江,一个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的滨江小城,如今火了。
靖江造船的名声,不仅火遍全国,还走出国门,走上了国际市场的舞台。
(资料图)
今年1-6月份,江苏省靖江市造船完工量47艘508.67万载重吨,同比上升38.9%。造船完工量分别占全省、全国、全球的50.8%、24.1%和11.9%;新接订单91艘943.6万载重吨,同比上升170.3%。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省、全国、全球的52%、25%和18.2%;手持订单274艘2733.4万载重吨,同比上升26.8%。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省、全国、全球的47.7%、22.1%和11.7%。骨干企业生产订单已排产至2027年。
靖江,作为一个县级市,发展造船产业有怎样的机遇和优势,又做对了什么,使其能在长三角众多造船强市中脱颖而出,造船业领跑全国?
日前,本报记者淋着大雨、冒着酷暑,高铁转长途大巴,走进靖江深入调研采访,试图通过探寻靖江船企几十年发展的路径,解析“县级城市”产业崛起的密码。
炎炎夏日,在江苏省靖江市沿江而行,红色高大的钢架、塔吊格外醒目,绿荫中间,雄伟壮观的造船厂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49.6%、72.6%和53.2%,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3%、67.2%和46.8%,均位居世界第一。
全国造船看江苏,江苏造船看靖江。上半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造船指标位列全国前十名的企业有两家来自靖江,分别是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和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其中,新时代造船继续保持造船完工量排名全国第一位,扬子江船业集团继续保持全国手持订单排名第一位。
据统计,靖江造船企业的订单量已占全球比重的十分之一,超过了日本。靖江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江苏省船舶工业新型工业化生产基地、国家火炬泰州新技术船舶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船舶智能制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民营造船基地,“靖江船队”稳居国内民营造船龙头位置。
差异化定位 行稳致远靖江市位于长江下游,拥有52.3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岸线35公里,发展造船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靖江的造船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1970年,靖江县交通局投入10万元建了一个修造木船的机械修理厂——靖江造船厂(现在的新时代造船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国际造船业发展进入第二轮复苏期,靖江造船业也迎来了启航的机遇期。
1994年,袁凯飞被任命为靖江造船厂党委书记兼厂长,肩负起带领企业扭亏为盈走出低谷的使命。
要怎么干呢?袁凯飞彻夜难眠。“企业要大发展,就不能再造低门槛的小驳船,要造就造万吨级的远洋货轮。”经过国内外的调研和深思熟虑,袁凯飞决定将企业主打产品从低附加值的驳船向高附加值的万吨级机动船转变。
那么,市场在哪里呢?袁凯飞瞄准了1万—5万吨“大厂不愿造,小厂不能造”的市场空缺,顺势而为确立了产品的定位。在抓紧改造设施的同时,袁凯飞四处出击寻觅万吨轮订单。香港船东的两艘1.2万吨散货船的订单终于谈妥了,然而,袁凯飞却犹豫了,他估算这个单子做下来企业得亏损2000多万元。
接还是不接?袁凯飞辗转反侧。“接,首艘地方万吨轮的创举,可能就抓住了闯出新路的机遇,也可能负债加重、雪上加霜;但不接,企业就错失了转型发展的机遇!”
干企业是要冒风险的,不冒点风险也不可能有大发展,关键是要审时度势,英明决策。
1997年7月18日,靖江造船厂第一艘万吨轮下水,在全国开创了地方船厂建造万吨船的先河。
虽然,造那两条船亏了2500万元,但靖江造船随后就接到了印尼船东的邀请,参与建造两艘1.75万吨油船的投标。结果,一举中标。这笔订单,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从此,靖江造船向着更宽广的深海扬帆起航了!
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说,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总量快速增长,同时受益于较低劳动力成本等多种因素,全球造船业开始往中国转移,中日韩三分天下的局面开始形成。靖江船企也从“一枝独秀”迎来“百舸争流”的盛况。
这时,靖江企业家的格局和智慧再次显现。这里没有“撞船”式的恶性竞争,而是在合理的错位分工和有序的梯队发展下达成默契并竞相崛起,合力扛起靖江造船的大旗。秉承“专精特新”的特色发展道路,靖江造船业破浪前行,一路高歌猛进。
近年来,随着国际造船业的发展变化,靖江船企产品结构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延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靖江造船产业历经危机洗礼、疫情考验,挺过了国际航运市场深度调整和全球造船业的全面洗牌,持之以恒坚守造船业不动摇,使造船业成为靖江重要的支柱产业。
新时代造船持续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推进智能化单元、智能化生产线、智能车间的建设,并瞄准市场新需求,发力化学品船、双燃料油轮、双燃料散货船等。
扬子江船业瞄准高端船舶研制领域,拥有各类专利435项,拥有新能源动力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的自主知识产权。2022年,扬子江船业旗下新扬子造船公司荣获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
靖江南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建造的“中国第一深度”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安装专用浮体“德浮3”,为助力国家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贡献了力量,标志着靖江市造船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开始迈上新的台阶,具备了建造全球先进船型的能力。
链上强补延 优势再造“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靖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申强说,靖江就是这样做的。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再造产业配套的集群优势,使其生产制造成本优势凸显。体系完备的工业基础,为其船舶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比较优势。
靖江船舶产业锚定深海,持续放大新时代、扬子江等龙头船企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产业规模大幅提升通过完善船舶配套产业链,打造“构成要素齐全,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布集中”的船舶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去年,靖江“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前,靖江基本形成造、修、拆、配套完整产业链,现有船舶修造(拆)企业16家,配套企业200余家,逐步构建起“两船一链,全型号、多配套”的产业格局。
“两船”指的是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这两家龙头企业。“一链”指的是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它是我国大型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及附件生产和出口基地,年产能达30万吨,船用锚链和系泊链占全球市场60%以上。“全型号”即在主要船型方面,覆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的所有船型。“多配套”则指在船舶配套方面,有船用舵轴、电机等动力系统产品生产企业,以及锚链、泵阀、电缆、管道等一大批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本土化配套率超过40%。
靖江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了产业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靖江市富源船舶配件有限公司,利用造船企业每年产生数以万吨计的边角料,加工船企需要的法兰。这不仅节约了自身的生产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船企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双赢。
高科技制造 追求卓越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动力”。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就是产品,产品是制造业的生命线,产品行不行,订单说了算。
靖江造船企业,立足于高科技制造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以创新为驱动,把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中,使企业在行业里一直处于领跑地位。
新时代造船公司党办主任黄斌介绍,新时代造船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配备独立的上海设计研发中心和经江苏省认定的技术中心,是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获国家专利90项,具备自主研发和详细生产设计能力。
近年来,新时代造船以科技手段助力提速增效,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船舶核心配套装备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
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均在上海建有船舶设计院,研发人员300多人,年均设计新船型3—5个,能独立自主开发设计大型远洋船舶。
亚星锚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卫新介绍,随着靖江船舶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船用锚链生产企业。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平台2个、大型船舶机器人智能化高效技术研发应用中心1个、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同时,亚星锚链聚焦世界航运安全和国家重大能源需求,积极打破应用壁垒,陆续开拓“风”“光”“水”“火”等能源行业链条,并成功交付全球首制超高强度R6级海洋系泊链,将系泊链研发制造技术提升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营商好环境 如虎添翼营商环境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靖江造船业的良性发展,也得益于有为政府的积极作为和靖江优良的投资软硬件环境。
靖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靖江创新推出重大产业项目行政审批超时默认制,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应办结而未办结的,视为该部门“自动同意”并进入下一个审批流程。在为企服务上,靖江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度,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走访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精准服务。
党的领导是企业的主心骨。靖江市船舶制造产业联盟党委以党建引领加快助推船舶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船舶制造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升级。靖江市船舶制造产业联盟党委是以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为龙头,联合亚星锚链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组织和大专院校党组织等共建单位,突出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服务共推、阵地共享、产业共促,同步配套建立定期会商、联动共建、开放合作、产业协同、述评联系等运转机制,开创了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企业抱团发展、链上党群同心同力的局面。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优良的营商环境,让靖江成为一块适合实业和企业家生长的宝地。
在一次企业座谈会上,听取并回应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后,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表示,信心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企业家是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靖江市委、市政府将围绕企业所愁所盼所求,全力帮解难、促发展、优服务,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助企业纾困,加快解决融资贷款、土地供应、要素保障等问题,打造实至名归的“最优营商地”,让企业在靖江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对标补短板 未来可期站在靖江江边远眺一望无际的江面,我们心潮澎湃,十分感慨这片疆域的神奇。是什么让这里走出了如此多的优秀企业家?“创一流、争第一、抢惟一”的拼搏精神是怎样一代又一代得以传承?
这是一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在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侧江边,有一座“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记录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1949年,随着党中央一声号令,百万雄师集结在长江北岸,西起湖口,东至靖江,拉开了千里渡江战线。靖江是渡江战役的东桥头堡,被誉为“东线第一帆”。
渡江战役的硝烟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东线第一帆”精神却渗透到靖江人的骨髓里,成为靖江人的奋斗品格。靖江人说,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的国家有所号召,无数的勇敢者就将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托举我们事业的航船,驶向胜利的彼岸。
当前,全球船舶产业正处于上升周期,产品全生命周期竞争趋势日益明显,“双智”已成为产业发展风向标,全产业链生态圈加速形成。全球高技术船舶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要求不断涌现,行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对标全球船舶制造行业现状,靖江造船业如何抢抓机遇持续发展?
张长平说,靖江造船业要扬长补短,努力在提升高端船型研发能力、产业配套能力、要素保障能力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加快提高复杂高端船型研发能力、加快提高船舶配套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加快提高智能化绿色化建造水平、加强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加快船舶产业绿色转型,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抓创新、补短板、优布局、谋高端,使靖江造船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打造世界一流船舶产业基地为目标,围绕船舶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提供更优的服务、更多的机会,全力巩固提升靖江造船在全球的领跑地位。(本报记者 姜帆 张伟伟)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