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新春走基层 | 寺头红香椿“种”出红火好日子
腊月二十八,记者来到了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寺头镇,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探向大山深处。路旁一座座香椿大棚宛如一条长龙蜿蜒而下。村民正在忙着采摘香椿嫩芽,丰收的喜色扑面而来。
凌晨六点,尹子峪村的香椿种植户王兆亮就已在自家大棚里忙活起来,虽说不到一亩地,但是他却干得格外起劲。
王兆亮说,这个时间把红香椿采摘下来,立马装车发运,中午前,这种明代的贡品香椿就能被端上潍坊市民的餐桌。
【资料图】
“俺这大棚香椿,一年掰四五茬,行情好的时候卖到80多元一斤,现在行情在50元左右,这一季下来,我这个棚不到一亩地,毛收入在15万元左右,对我们来说,这个收入很可观。”王兆亮说。
“春种一面坡,秋收一瓢粮”。尹子峪村位于镇政府东10里处,村内少有平坦开阔的土地,广种薄收曾是村民摆脱不掉的窘境。一年下来“汗珠子摔八瓣”也仅能勉强糊口,想脱贫致富更是天方夜谭。
守着万亩红香椿,致富路去哪儿找?寺头镇党委、镇政府立足当地优势,提出“提品质、塑品牌、深加工”三步走战略,并探索“香椿+电商”“香椿+文化”“香椿+旅游”发展新模式,香椿产业呈现跨域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南西安村香椿种植户刘贞海的大棚里,刘贞海正忙碌着。刘贞海是种大棚的“老把式”,说起打理大棚,头头是道:“大棚红香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摄氏度—25摄氏度。温度过低,幼苗就会停止生长,温度过高,会影响味道和质量……”
刘贞海说,今年红香椿上市时节,新冠疫情虽给销售带来一定影响,但对于红香椿的品质把控,他丝毫没有放松。
记者了解到,为助农销售,各级单位明确分工、积极行动,乡镇通过联系商务、供销等部门对接大型商超,村委会发动合作社收购,各镇、村干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社群营销,“三管齐下”实现了每天约2000斤红香椿地头直供。
“疫情防控不能大意,香椿销售也不敢耽误。但村民们不用太担心,我们还有‘村企联盟’兜底。”南西安村党支部书记刘君说。
刘君所说的“村企联盟”,是寺头镇为充分优化组合三农与企业资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搭台、群众参与的原则,积极动员农业龙头企业与相关产业村“联姻”组成的发展共同体。
具体实施上,“村企联盟”以大棚红香椿种植面积较大的南西安、石佛、桃花、河庄四个中心村为基础,每个村分别由香椿种植户、村“两委”、村集体共同出资成立村级合作社,再将4个合作社组建加入当地龙头企业领办的红香椿联合社。红香椿通过村级合作社统一配送到联合社,联合社将一部分作为鲜菜销往市场,一部分则送去深加工,所得利润按比例分红。
“当疫情等特殊原因造成价格波动或滞销时,‘村企联盟’不仅能稳定价格、解决销售难题,避免红香椿大量积压,还能解决以往商贩联手压价造成农民损失的问题,保证企业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真正实现村集体、老百姓、企业‘三赢’。”寺头镇党委书记陈德利说。
“为保障大棚红香椿产业发展壮大,我们不断研究出台政策,扩大发展规模。”陈德利介绍,通过积极研发露天培育壮苗、棚栽香椿苗每年轮换、香椿苗矮化促壮和密植移栽、香椿树人工休眠等技术,全镇实现每年7月下旬至9月下旬鲜嫩红香椿持续上市,填补了夏季生产红香椿的空白。
产业兴则乡村兴。目前寺头镇的大棚红香椿种植面积位居我国北方地区各乡镇前列,现有红香椿种植面积2.2万亩,以露天红香椿种植为主,年产量约5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大棚红香椿种植面积约150亩,年产红香椿750吨,占全国总产量70%以上。(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