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焦点!红庙蔬菜基地展笑颜
“去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周边村不少农户种的白菜都冻死了,非常可惜。但这菜多好。”2月20日,春寒料峭,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龙坝镇红庙村老学校后的蔬菜基地里30多亩大白菜白白胖胖、整整齐齐,20多名工人正在采收、分拣、装车……村民王桂芝笑盈盈地说,“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技术还是不一样,这白菜可比我家种的好多了,不仅叶片厚实,卷心也很紧实漂亮。”
(资料图片)
一年前,这块田地由农户分散种植,传统的经营模式不仅投入高、效益低,而且抗风险能力差。十堰市纪委监委驻红庙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姜宏乾介绍,特别是像去年那种极端干旱、低温严寒的天气,“几乎颗粒无收。”
竹溪河水库是10万竹溪城区居民的“水缸”。红庙村为尽守井人之责,限制性开发,曾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使红庙村全面脱贫。全面乡村振兴,又让红庙村重振雄风。特别是2021年7月十堰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巡察办、中国移动十堰分公司等三个单位派出联合工作队开展帮扶,3名队员坚持吃住在村,听取百姓所思所盼,带头领着群众干,用心解决群众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何在产业基础几乎为零的红庙村打开一道“口子”?姜宏乾带领队员走遍村组农户,翻山越岭找“出路”。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向外跑考察学习,向下跑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聘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调研论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去年5月,驻村工作队引来十堰亨运物流公司到村考察,达成100亩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意向,以破解“物流下乡,空车回城”的难题。
项目落实,要素保障是关键,用土更是关键之关键。“老学校后那片土地稍微平坦,又离水源近,具备蔬菜规模种植的潜力。”在讨论项目落地时,红庙村党支部书记雷代勇说,“这是附近不少农户的菜园子,是为数不多的好地。可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难度大。”
“土地流转费1亩500元,后续务工一天120元,咋算都划得来,还不用操心。”“别担心吃菜问题,可在别处给你协调一块地做菜园。”……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迎难而上,一家一家算清经济账,讲明白发展道理,一户一户解决现实问题,做通思想工作,签订流转协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周时间,终于将涉及4、5、6、10组共40户,90多亩的土地完成流转。
用心用力把项目扶上马,用情推动发展还送一程。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发挥党建优势,建立起“市场主体+村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和“党建引领+市场主体投资+农户务工+村级监督”管理架构,由亨运集团负责出资、销售、提供技术指导等;村合作社负责基地管理、蔬菜种植,优先使用本村村民务工;村委会负责监督并调处突发情况,确保村民流转土地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村合作社入股得股金。
“人老了,出门打工没得人要。以前都没想过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感谢党的好政策!”年过七旬的红庙村民张世岳身体硬朗,激动地说,“去年在蔬菜基地干活,每月能挣3000元。”
建好蔬菜基地,促进持续增收。去年10月,驻红庙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协调资金5万元,修建抗旱水池1座,为菜地的灌溉提供坚实保障。积极争取“智慧农业”项目支持,投资30余万元安装摄像头30个,为基地的日常管理和远程技术指导提供全域全时监控。争取50余万元产业奖补资金,搭建起40余亩的蔬菜大棚,以提高基地的产出效益。
截至目前,兑付土地流转费4万元,带动基地务工2000余人次,支付务工工资28余万元。
“日前,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更加坚定了我们走规模化蔬菜种植的路子。”姜宏乾说,“依托亨通物流,红庙农家小菜已实现直达十堰。下一步,还将开发预制菜、净菜,让红庙农家小菜直达市民餐桌。”
“姜书记,啥时候扩大规模?我家的地也想流转出去。”“雷书记,蔬菜基地啥时候还要人干活?记得到时候跟我说一声。”……当前,红庙村民看到100亩蔬菜基地带来实打实的好处后,经常有村民跑到村民服务中心主动询问。(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郭军 喻飞)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