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动态:“五个到位”打造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园工程”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萧县建成杨楼镇新廷、郝集2个易地扶贫搬迁中型安置区,搬迁934户1695人。近年来,萧县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持以“五个到位”打造“五园工程”,确保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资料图】
党建引领到位 打造同心家园
选优配强队伍,提高工作能力。实施“头雁”工程,通过公开遴选、保留退职干部待遇等措施,选优配强安置区“两委”班子,优化安置区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安置区45岁以下干部占比55.56%,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1.11%,较2018年提高33%、17%。
做实网格阵地,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总网格长(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党小组)—网格员(党员)”的“双重”网格体系,共有6个党支部376名党员,64个网格点64名网格员。建立网格员入户走访到位、信息采集到位、民情掌握到位、问题解决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奖惩兑现到位的“六到位”管理机制,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
丰富活动载体,凝聚工作合力。开展“一月一主题”党建主题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政策宣传、老党员讲红色故事、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增进社区党员群众凝聚力,实现“干群同心”。
产业扶持到位 打造放心家园
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按照“保底收入+盈余分红”等方式,开展以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构建“合作社+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集体和农户实现双增收。入社搬迁户每年每亩土地增收500元左右,并享受合作社统一购买意外保险、助学金等福利。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新廷安置区组建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自主经营+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规划500亩土地用于种植洋葱、大蒜、辣椒、黄金蜜等特色经济作物,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5万元。郝集安置区将郝集贡藕作为支柱产业,规划种植面积1500余亩,目前已发展到800余亩,带动50户搬迁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
就业扶持到位 打造安心家园
“信息服务”搭建“助力桥”。建立网格化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搬迁户实名制信息管理,摸清就业失业情况,掌握失业人员年龄、技能、就业意向,并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劳务输出作用,利用招聘会、公共招聘网、微信群等为搬迁脱贫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等就业信息服务。
“帮扶车间”拓宽“增收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帮扶车间”培育和发展关联产业,优先吸纳搬迁脱贫群众就业,让“搬迁脱贫群众”变身“产业工人”。引入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安置区,100余名搬迁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就业帮扶”铺就“新出路”。加大就业培训,提升残疾人、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工作技能。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搬迁脱贫劳动力,优先安排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区已开展厨师、家政、月嫂、电器维修等务工技能培训230人次,转移就业758人,有劳动力搬迁户就业率达67.43%。
配套设施到位 打造舒心家园
基础设施补短板。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狠抓社区配套设施完善,投资4600万元打造“十分钟便民利民服务圈”,安置区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完备,垃圾运送、老年公寓、物业管理、卫生院、幼儿园“五项配套”齐全。
社区交往“搭平台”。搭建“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平台,完善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实施关爱“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行动,加强“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建设,为搬迁脱贫群众融入社区创造良好条件。
“三治”融合到位 打造暖心家园
以“干部讲规矩”为引领,推动乡村法治规范化。社区干部发挥“法治带头人”作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托广场大屏幕、社区“大喇叭”等平台,创新“法治+广场舞”方式,提高群众的学法积极性,增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今年新廷社区被评为宿州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以“群众说事情”为载体,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设立“说事办”,落实“干部下访”“开门接访”“群众评访”制度,开展“强担当、走基层、解民忧”行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有事好商量、村民善当家、干部会干事”的基层治理体系。
以“服务送到家”为抓手,促进乡村德治常态化。建强党员服务队、乡贤理事协会、红白理事协会、老年协会、卫生健康协会、文体娱乐协会“1+5”队伍,推行“积分制”“清单制”,设立“爱心超市”,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安置区户均人情支出减少5000元,树立了向善向上的文明新风尚。(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张倩 王莹)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