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点丨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屏社区东屏华府小区门口上,伴随着轻快的乐曲,回、汉两族群众跳起了欢快的“坝坝舞”,欢歌笑语萦绕在初秋的夜空,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利州,位于川陕甘三省交汇处,素有“女皇故里”“川北门户”之称。全区幅员面积1537.63平方公里,辖4镇3乡和7个街道,有建制回民村1个、回民社区1个。利州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是汉族同多民族群众散杂相居之地,如今有蒙、回、藏等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群众8910人。
今年以来,利州区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始终做到工作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奏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旋律,谱写了利州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屏三码”筑牢沟通交流平台
“这个公众号不错,想了解的就医、就业、就学等啥子信息都找得到,甚至民族餐饮便利店上面都一应俱全,方便得很!”近日,家住利州区东坝街道东屏社区东屏华府小区的回族租客王开群对社区干部推荐的“掌上民族”公众号大加赞赏。
“打开‘掌上民族’公众号,首先显示的就是‘人口有序流动显示屏’,里面分为基础信息模块和跟踪管理模块,全程由网格员(联络员)与平台指挥中心通过手机终端APP进行图片交换和文字指令传输。同时,围绕创业就业、生活服务、保障救助,设置了三个二维码,让少数民族居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东屏社区党支部书记仁莉英介绍道,“掌上民族”是利州区专门为少数民族同胞打造的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应急处置、交流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公众号,目的是让指尖上的交流更便捷。
不仅如此,利州区还依托建成的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管理系统,搭建了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在全区构建各民族毗邻而居的新型社区8个,开设民族特色餐饮20余家,创办民族龙头企业1个,帮助困难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24个,让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乐、乐有所处。
“便民服务”搭建政策保障平台
“民族工作服务站”14个、“少数民族流动之家”10个……利州作为广元市主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利州区围绕生活居住、务工就业、看病就学,不断创新城市少数民族公共服务保障等机制,在城市流动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系统中搭建政策查询、民生服务、应急联动、纠纷化解等平台,让各族群众共同融入社区大家庭,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初来乍到,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工作,社区干部了解我们的情况后,建议我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管理服务系统里看看,没想到通过这个系统,立马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回族居民查永林高兴地说。
“一定要让城市社区各民族群众一起‘共享’公共服务。”利州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利州区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民生政策”“信息推送”“我要办事”“政策查询”“你问我答”等窗口5个,创新开展五项特色服务,发布用工信息、推送职业情况3000余条,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商铺、摊位等创(就)业场所15处,提供符合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10处。
“网格管理”构建管理服务平台
率先在全省探索搭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城市社区网格管理手段,推动了全区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由“管堵为主”向“服务为先”转变,由“条块分离”向“横纵联动”转变,由“事后处置”向“前端掌控”转变、由“属地管理”向“跨地协同”转变……今年以来,利州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采取一揽子措施主动适应各民族跨区域流动大趋势,形成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共治、共管的新格局。
截至目前,利州区城市流动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系统采集录入信息3500余条;定期组织社区干部深入辖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小区、企业、工地走访,开展结对帮扶活动180余次;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困难帮助10次,协助解决务工经商、就学就医等问题60余个。
同时,利州区还成立区级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服务站14个、村(社区)服务终端60个,组建了区级应急指挥队伍、乡镇(街道)专职统战干部、村(社区)民族宗教工作人员队伍及“四员”(网格员、治安巡逻员、文明劝导员和小区物管员)民族宗教志愿服务队伍,构建起一张立体化服务管理网络。
下一步,利州区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从产业振兴、治理创新、文化嵌入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记者 戚原 通讯员 冯小珈)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相关新闻